設計師都想在上海打造一家咖啡館
自1853年英國人萊維林將咖啡帶入上海后,咖啡文化便在這座海納百川的城市中扎下了根。如今,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咖啡館星羅棋布,無論是清晨,還是夜晚,總有一縷濃香陪伴左右。
正因上海人對咖啡這種飲料的癡迷,在這個城市,能打造一家饒有特色和記憶點的咖啡館,成為不少知名設計師的夢想。要知道,上海人喝咖啡,講究的不僅是咖啡豆烘焙恰到好處帶來的口感,還有氛圍、情境,這些不僅是“氛圍組”的分內事,還需要設計師妙筆生花的推波助瀾。
在國際設計之都上海,好設計從來不會被埋沒。尤其是優秀的咖啡館設計,即便想大隱于市,也會被咖啡的擁躉們掘地三尺找出來,成為網紅打卡地。最近紅得發紫的“熊爪咖啡”就是一個例子。掃碼點單的咖啡從洞口由毛茸茸的熊爪遞出,然后是合影、摸頭、獻花各種花式療愈動作。據說,熊爪的細節就是專門為店里的聾啞咖啡師設計的。簡單的一個暖心創意,就能讓這家原本不起眼,甚至說只有一個售賣小洞的咖啡館走紅。
熊爪咖啡
設計師都想在上海打造一家咖啡館,此言非虛。不信,我們再來說一說。
通透風,讓生活透口氣
上海的咖啡館設計花樣繁多,流派眾多,很難做清晰的歸類,也很難說哪一派設計一枝獨秀。不過,近期,有一種通透風格卻逐漸盛行。
建國西路因街道兩旁歷史悠久建筑林立,被稱為“上海最具情調街區”之一。要在這里打造一家讓人愿意踏足的咖啡館,青山周平煞費苦心。這位曾因改造真人秀走紅的日本建筑師,為某知名咖啡品牌捉刀,既要尊重甲方的意愿,又要考慮因地制宜,讓咖啡館融入這個有情調的街區,極為考驗他的功底。更為關鍵的是,在寸土寸金之地的咖啡館通常不會太大,但再小也要有特色。
青山周平 建國西路上的咖啡館
面對這些難題,青山周平用了一種化繁為簡的設計手法。用他的話來說:“現在的咖啡館,不再只是提供一杯咖啡的空間,更多是為人們提供可以交流互動的如同小公園一樣的公共空間。”以此為根本理念,他將外立面的空間徹底放開,圍繞U形玻璃盒子的小院,請人定制了能完全敞開的弧形玻璃門。不僅如此,他還在50平方米的室內空間中開辟出一方“庭院”,栽種的綠植與街道旁的梧桐樹呼應,由此,通透的咖啡館完全與街景融為一體。“無為”、通透的設計,為青山周平贏得A+AWARDS建筑大眾獎。
青山周平的作品只是上海眾多通透風咖啡館設計的一個例子?;春V新飞?,建筑師們將一棟老房子改造成了Caféon Air,顧名思義,咖啡館走的也是通透設計路線。只要是天氣晴好,明亮的陽光從巨大的原木窗子里灑進來,讓人在其中愜意得仿佛在云端悠游。
位于永嘉路的Voyage Coffee也是通透風的踐行者。設計師蘇曉萌、曾曉明希望讓客人在館里能輕松地捕捉處于不斷變幻中的自然光線。于是,便有了開放的立面與店外梧桐相映成輝,迷人的陽光穿過小館透亮的天窗,散落在空間里,讓這間原本逼仄的小館向天空和街道處無限延伸開來。兩位設計師動用了不規則的檐口、與隔街古堡一致的紅舊屋瓦、臨街放置的椅子,配合店里一眼就能望見的清水泥的樸素墻面、木質的溫柔桌椅,讓整個咖啡館悄然融入這條街道的市井煙火里。
VOYAGE COFFEE
通透風盛行,是因為以咖啡為載體的設計打造出來歲月靜好的模板,讓人們在繁重的生活中小憩片刻,用一杯咖啡的時間透一口氣。
見證蛻變,喚醒記憶
在上??Х瑞^的設計江湖中,后工業風也曾經一時風頭無二,演變出各種形態。當然,其中最受歡迎的,還是那些因地制宜,巧用老工業遺存空間改造而來的咖啡館設計作品。
莫干山路M50園區之中的UNDEFINE Cafe就是其中的典型。作為由老紡織廠空間改造而成藝術文創園區范例的M50,底蘊自不必說。而UNDEFINE Cafe的主理設計師,在這個設計師工作室林立的空間里打造咖啡館,有著“班門弄斧”的風險。好在,他們啟用了后工業風設計,大開大合地保留了建筑的Y型衡量,與清水混凝土打造的咖啡吧臺一起塑造了工業遺存與藝術感混搭的空間。據說,這里的意式咖啡很受同行咖啡師的好評,園區里的設計師們挺有口福。
UNDEFINE Cafe
而楊浦濱江的白七咖啡廳也是,它所處的空間原是上海制皂廠的污水處理車間,經由設計團隊發現后改造而成。這群設計師很會用工業遺存記憶做文章,巧妙運用“圓形”的幾何圖案,讓整個咖啡館充滿了和肥皂相關的元素,讓白七咖啡館保留遺址的年代感和工業風格。比如,主吧臺就用制皂設備的零部件制成,而過去連通不同生產池的圓形管道,則被改造成連接咖啡館不同的空間通道。而更為細膩的是,咖啡館里提供的甜點蛋糕,也被做成了肥皂的形狀。
白七咖啡館
而在寶山智慧灣創意園區內,設計師們根據這里曾是倉庫用地的歷史,以“箱”為主體,用六個大小不一的集裝箱拼搭設計出一家概念咖啡館。不僅暗合了園區的歷史文脈,而且也蘊含著咖啡作為舶來品,伴隨著遠洋集裝箱漂洋過海來到魔都的經歷。
寶山 智慧灣 集裝箱咖啡館
用設計師楊明潔的話來說:“如果只是為了視覺效果而將咖啡館做成后工業風,那似乎少了一些該有的底蘊。”而這些咖啡館設計,不僅是城市更新、空間蛻變的見證,也承載著上海的種種記憶。
當然,不只是老工業遺存活化改造,一些知名老品牌也在以咖啡館設計的形式進行自我革新。位于蘭花路的永久自行車咖啡館就是一個例子。設計師陳峻佳花了8個月時間,把永久四十年代的味道融入咖啡店之中。他用原磚與原木營造出空間的工業味道,店兩旁的燈箱都有代表著自行車修理站的“修”字,車輪被做成了吊燈,車鈴被用做點單鈴。陳峻佳坦言:“因為對這個品牌太熟悉,許多點子都是突然從腦海里蹦出來的。”而永久近年的一些融合新產品,像是以竹木為材質的“竹馬”自行車、二輪自行車,也都成為店內的點睛之筆。這一切的創意,讓這家騎行主題咖啡館,也成為承載老品牌記憶的主題店。
上海永久自行車咖啡館Bike Cafe
文旅融合,入情入境
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某種咖啡的喝法》里寫道:“如今我想到,自己真正中意的,較之咖啡味道本身,恐怕更是那個有咖啡的場景。”
文旅融合,入情入境,也是滬上咖啡館設計的重要理念。
從上海大劇院G1口步入The Green Room Café,一股綠意撲面而來。這家隱藏于上海大劇院的咖啡館,就是為劇院量身定制的“打卡”之地。
上海大劇院The Green Room Café
大劇院化妝間里最經典的擺設全被投入到這個咖啡館中,墻面的化妝鏡四周鑲嵌著白色的泡泡燈,黑色餐牌的各色飲品的英文字母和售價也是用泡泡燈“寫”出來??Х茸烂嬗伤囆g家手繪的圖案,描繪的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歌劇、芭蕾、音樂劇和音樂家。圓形的綠色印花地毯和周邊高大的綠植,也給人以夢幻的感覺,和劇院里上演的藝術作品相輔相成。
上海的不少文旅景點,像是玻璃博物館、琉璃博物館,也有咖啡館入駐,也都有設計團隊根據文旅景點的特色,重新進行設計。
位于田子坊琉璃博物館一樓的咖啡館
要說咖啡館的設計總是比這個城市的潮流快半步,當年,在TeamLab剛有熱度的時候,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就以快閃店的形式,打造了一方跨界咖啡館。這個設計團隊給人在品鑒咖啡的同時帶來光影享受的手法,是在落地窗上貼上凹凸感的糖果色彩紙,白天與晚上,不同的光線折射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手法雖然簡單,卻在視覺上與TeamLab的多媒體藝術感十分相似,讓魔都人驚鴻一瞥,驚艷一時。
如果沒有奶和糖的加持,時至今日,有人提起咖啡會皺起眉頭,依然不習慣它的苦澀味道。但魔都人卻對這份特別的味道著迷不已。要考證咖啡為什么能香飄上海,也是一個謎?;蛟S,這得益于上海的開放文化,以及上海市民習慣于探索新事物,融匯新文化,海納百川的胸襟。這也為設計師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成名的,初出茅廬的,默默無聞埋頭耕耘的,都有機會用“一杯咖啡”叩開國際設計之都的大門。(琳恩)
正因上海人對咖啡這種飲料的癡迷,在這個城市,能打造一家饒有特色和記憶點的咖啡館,成為不少知名設計師的夢想。要知道,上海人喝咖啡,講究的不僅是咖啡豆烘焙恰到好處帶來的口感,還有氛圍、情境,這些不僅是“氛圍組”的分內事,還需要設計師妙筆生花的推波助瀾。
在國際設計之都上海,好設計從來不會被埋沒。尤其是優秀的咖啡館設計,即便想大隱于市,也會被咖啡的擁躉們掘地三尺找出來,成為網紅打卡地。最近紅得發紫的“熊爪咖啡”就是一個例子。掃碼點單的咖啡從洞口由毛茸茸的熊爪遞出,然后是合影、摸頭、獻花各種花式療愈動作。據說,熊爪的細節就是專門為店里的聾啞咖啡師設計的。簡單的一個暖心創意,就能讓這家原本不起眼,甚至說只有一個售賣小洞的咖啡館走紅。
熊爪咖啡
設計師都想在上海打造一家咖啡館,此言非虛。不信,我們再來說一說。
通透風,讓生活透口氣
上海的咖啡館設計花樣繁多,流派眾多,很難做清晰的歸類,也很難說哪一派設計一枝獨秀。不過,近期,有一種通透風格卻逐漸盛行。
建國西路因街道兩旁歷史悠久建筑林立,被稱為“上海最具情調街區”之一。要在這里打造一家讓人愿意踏足的咖啡館,青山周平煞費苦心。這位曾因改造真人秀走紅的日本建筑師,為某知名咖啡品牌捉刀,既要尊重甲方的意愿,又要考慮因地制宜,讓咖啡館融入這個有情調的街區,極為考驗他的功底。更為關鍵的是,在寸土寸金之地的咖啡館通常不會太大,但再小也要有特色。
青山周平 建國西路上的咖啡館
面對這些難題,青山周平用了一種化繁為簡的設計手法。用他的話來說:“現在的咖啡館,不再只是提供一杯咖啡的空間,更多是為人們提供可以交流互動的如同小公園一樣的公共空間。”以此為根本理念,他將外立面的空間徹底放開,圍繞U形玻璃盒子的小院,請人定制了能完全敞開的弧形玻璃門。不僅如此,他還在50平方米的室內空間中開辟出一方“庭院”,栽種的綠植與街道旁的梧桐樹呼應,由此,通透的咖啡館完全與街景融為一體。“無為”、通透的設計,為青山周平贏得A+AWARDS建筑大眾獎。
青山周平的作品只是上海眾多通透風咖啡館設計的一個例子?;春V新飞?,建筑師們將一棟老房子改造成了Caféon Air,顧名思義,咖啡館走的也是通透設計路線。只要是天氣晴好,明亮的陽光從巨大的原木窗子里灑進來,讓人在其中愜意得仿佛在云端悠游。
位于永嘉路的Voyage Coffee也是通透風的踐行者。設計師蘇曉萌、曾曉明希望讓客人在館里能輕松地捕捉處于不斷變幻中的自然光線。于是,便有了開放的立面與店外梧桐相映成輝,迷人的陽光穿過小館透亮的天窗,散落在空間里,讓這間原本逼仄的小館向天空和街道處無限延伸開來。兩位設計師動用了不規則的檐口、與隔街古堡一致的紅舊屋瓦、臨街放置的椅子,配合店里一眼就能望見的清水泥的樸素墻面、木質的溫柔桌椅,讓整個咖啡館悄然融入這條街道的市井煙火里。
VOYAGE COFFEE
通透風盛行,是因為以咖啡為載體的設計打造出來歲月靜好的模板,讓人們在繁重的生活中小憩片刻,用一杯咖啡的時間透一口氣。
見證蛻變,喚醒記憶
在上??Х瑞^的設計江湖中,后工業風也曾經一時風頭無二,演變出各種形態。當然,其中最受歡迎的,還是那些因地制宜,巧用老工業遺存空間改造而來的咖啡館設計作品。
莫干山路M50園區之中的UNDEFINE Cafe就是其中的典型。作為由老紡織廠空間改造而成藝術文創園區范例的M50,底蘊自不必說。而UNDEFINE Cafe的主理設計師,在這個設計師工作室林立的空間里打造咖啡館,有著“班門弄斧”的風險。好在,他們啟用了后工業風設計,大開大合地保留了建筑的Y型衡量,與清水混凝土打造的咖啡吧臺一起塑造了工業遺存與藝術感混搭的空間。據說,這里的意式咖啡很受同行咖啡師的好評,園區里的設計師們挺有口福。
UNDEFINE Cafe
而楊浦濱江的白七咖啡廳也是,它所處的空間原是上海制皂廠的污水處理車間,經由設計團隊發現后改造而成。這群設計師很會用工業遺存記憶做文章,巧妙運用“圓形”的幾何圖案,讓整個咖啡館充滿了和肥皂相關的元素,讓白七咖啡館保留遺址的年代感和工業風格。比如,主吧臺就用制皂設備的零部件制成,而過去連通不同生產池的圓形管道,則被改造成連接咖啡館不同的空間通道。而更為細膩的是,咖啡館里提供的甜點蛋糕,也被做成了肥皂的形狀。
白七咖啡館
而在寶山智慧灣創意園區內,設計師們根據這里曾是倉庫用地的歷史,以“箱”為主體,用六個大小不一的集裝箱拼搭設計出一家概念咖啡館。不僅暗合了園區的歷史文脈,而且也蘊含著咖啡作為舶來品,伴隨著遠洋集裝箱漂洋過海來到魔都的經歷。
寶山 智慧灣 集裝箱咖啡館
用設計師楊明潔的話來說:“如果只是為了視覺效果而將咖啡館做成后工業風,那似乎少了一些該有的底蘊。”而這些咖啡館設計,不僅是城市更新、空間蛻變的見證,也承載著上海的種種記憶。
當然,不只是老工業遺存活化改造,一些知名老品牌也在以咖啡館設計的形式進行自我革新。位于蘭花路的永久自行車咖啡館就是一個例子。設計師陳峻佳花了8個月時間,把永久四十年代的味道融入咖啡店之中。他用原磚與原木營造出空間的工業味道,店兩旁的燈箱都有代表著自行車修理站的“修”字,車輪被做成了吊燈,車鈴被用做點單鈴。陳峻佳坦言:“因為對這個品牌太熟悉,許多點子都是突然從腦海里蹦出來的。”而永久近年的一些融合新產品,像是以竹木為材質的“竹馬”自行車、二輪自行車,也都成為店內的點睛之筆。這一切的創意,讓這家騎行主題咖啡館,也成為承載老品牌記憶的主題店。
上海永久自行車咖啡館Bike Cafe
文旅融合,入情入境
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某種咖啡的喝法》里寫道:“如今我想到,自己真正中意的,較之咖啡味道本身,恐怕更是那個有咖啡的場景。”
文旅融合,入情入境,也是滬上咖啡館設計的重要理念。
從上海大劇院G1口步入The Green Room Café,一股綠意撲面而來。這家隱藏于上海大劇院的咖啡館,就是為劇院量身定制的“打卡”之地。
上海大劇院The Green Room Café
大劇院化妝間里最經典的擺設全被投入到這個咖啡館中,墻面的化妝鏡四周鑲嵌著白色的泡泡燈,黑色餐牌的各色飲品的英文字母和售價也是用泡泡燈“寫”出來??Х茸烂嬗伤囆g家手繪的圖案,描繪的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歌劇、芭蕾、音樂劇和音樂家。圓形的綠色印花地毯和周邊高大的綠植,也給人以夢幻的感覺,和劇院里上演的藝術作品相輔相成。
上海的不少文旅景點,像是玻璃博物館、琉璃博物館,也有咖啡館入駐,也都有設計團隊根據文旅景點的特色,重新進行設計。
位于田子坊琉璃博物館一樓的咖啡館
要說咖啡館的設計總是比這個城市的潮流快半步,當年,在TeamLab剛有熱度的時候,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就以快閃店的形式,打造了一方跨界咖啡館。這個設計團隊給人在品鑒咖啡的同時帶來光影享受的手法,是在落地窗上貼上凹凸感的糖果色彩紙,白天與晚上,不同的光線折射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手法雖然簡單,卻在視覺上與TeamLab的多媒體藝術感十分相似,讓魔都人驚鴻一瞥,驚艷一時。
如果沒有奶和糖的加持,時至今日,有人提起咖啡會皺起眉頭,依然不習慣它的苦澀味道。但魔都人卻對這份特別的味道著迷不已。要考證咖啡為什么能香飄上海,也是一個謎?;蛟S,這得益于上海的開放文化,以及上海市民習慣于探索新事物,融匯新文化,海納百川的胸襟。這也為設計師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成名的,初出茅廬的,默默無聞埋頭耕耘的,都有機會用“一杯咖啡”叩開國際設計之都的大門。(琳恩)
標簽: 設計師 上海 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