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掃盲:勞倫娜尖身波旁,了解一下
一說到低因咖啡,大家想到的基本上都是經過特殊處理來減少其咖啡因的低因咖啡,其實,在大自然中就存在著這么一款天生咖啡因含量就低,咖啡因含量僅0。5%的咖啡品種,那就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尖身波旁!
尖身波旁,在學術上會稱作"Coffea Laurina"即勞倫娜咖啡,但一般俗稱是尖身波旁"Bourbon Pointu",這是因為其豆型較為狹長且兩端稍尖,因而得名。
為什么尖身波旁的咖啡因含量這么低呢?
不同于其他人工處理后的低因咖啡,尖身波旁是由于基因上的退化,致使咖啡因含量相較于一般的波旁咖啡樹要來得更低,且風味更棒,但是產量極低,這也是為什么尖身波旁稀有且昂貴的原因了。尖身波旁這一品種特別容易感染葉銹病黑斑病,這是造成其產量低的主要原因。也正因如此,尖身波旁十分珍貴,大多會在實驗室培育。
早在18世紀的時候,尖身波旁就已經受到了世人的歡迎,就連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著名小說家巴爾扎克都是它的"粉絲"嘞!在18世紀到19世紀這兩百年間,尖身波旁曾在波旁島大面積種植,在1800年的時候尖身波旁還曾達到年產4千公噸的高峰!
但隨后,颶風、火蟻、葉銹病等一連串的災難接踵而來,以至種植日漸減少,終于,在1942年,最后一批運回法國的尖波旁,只剩下可憐的兩百公斤。自此之后,尖身波旁消失得無影無蹤,連官方文書都不再提及。尖身波旁也曾一度絕種!
在尖身波旁銷身匿跡數十年后,一位日本上島咖啡(UCC)的咖啡專家-川島良彰,多次在薩爾瓦多聽到咖啡農提及「低因咖啡樹可能還存活在法屬波旁島」,讓他有了尋找尖身波旁的念頭。
于是他在1999年的時候在前往非洲考察時,順道拜訪波旁島,尋找傳說中的低因咖啡樹。不過事情并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島上的年輕人都沒聽說波旁島曾經有咖啡作物,只好在離去前留下聯絡地址給當地的農民和官員。
終于在兩年后,也就是2001年,川島接到了來自波旁島農民的電話,述說在野外發現了三十多株不知名咖啡樹!
后來也經過專家鑒定,確認是當時的波旁尖身咖啡樹,所以就法國的科學家與日本上島咖啡合作,展開了天然低因咖啡樹的復育計劃,終于在2006年有了第一批少量的波旁尖身咖啡豆,經篩選后于2007年販售,但僅供日本市場為主,價格高昂,據說比頂級藍山還要貴上四倍!
在2018年世界咖啡沖煮大賽上,來自瑞士的Emi Fukahori憑借一支來自巴西的半二氧化碳浸漬處理法波旁尖身,錘翻了一眾巴拿馬瑰夏脫穎而出,成為咖啡賽史上又一值得紀念的篇章。
她當時選用的豆子是來自巴西 Daterra 莊園 Cerrado Region的一支Laurina波旁尖身(也就是Bourbon Pointu),解說時就稱這一品種的咖啡比其他阿拉比卡種少50%的咖啡因和20%綠原酸,因此少了很多苦味。當時Emi Fukahori描述的風味香氣有:紅葡萄、香橙花、鳳梨、萊姆酒、青蘋果。能力壓一眾瑰夏,最終摘下WBrC桂冠,尖身波旁這一品種不容小窺。
尖身波旁的咖啡樹類似于一顆小圣誕樹,枝條較短,葉片狹窄,咖啡因含量僅為0。5%。特別容易感染葉銹病黑斑病,這是造成其產量低的主要原因,紅果成熟期比其他品種要早。
雖然如今的尖身波旁已沒有當年那么夸張的價格了,但也還是十分珍貴的一支豆子,那么如此昂貴的尖身波旁風味到底如何呢?
觀察熟豆,可以看出尖身波旁咖啡豆整體顆粒較小且勻稱,其豆形細長且兩端較尖,形似小麥。
前街咖啡沖了一壺日曬處理的尖身波旁咖啡,參數及風味描述如下:
參數:粉量15克,濾杯Hario V60,水溫89℃,中細研磨,粉水比接近1:15。
沖煮手法:分段式萃取。用29克水進行悶蒸,看到粉床表面由濕潤變為干燥即可結束悶蒸,悶蒸時間為30秒;小水流中心注水至120克進行分段,看到液面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30克停止,液面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1’45"。
風味:干香聞起來是帶有發酵香、香料、堅果以及熱帶水果香氣的,濕香帶有明顯的花香,入口順滑,有著紅色水果、李子、松子的風味,蔗糖回甘持久。
尖身波旁,在學術上會稱作"Coffea Laurina"即勞倫娜咖啡,但一般俗稱是尖身波旁"Bourbon Pointu",這是因為其豆型較為狹長且兩端稍尖,因而得名。
為什么尖身波旁的咖啡因含量這么低呢?
不同于其他人工處理后的低因咖啡,尖身波旁是由于基因上的退化,致使咖啡因含量相較于一般的波旁咖啡樹要來得更低,且風味更棒,但是產量極低,這也是為什么尖身波旁稀有且昂貴的原因了。尖身波旁這一品種特別容易感染葉銹病黑斑病,這是造成其產量低的主要原因。也正因如此,尖身波旁十分珍貴,大多會在實驗室培育。
早在18世紀的時候,尖身波旁就已經受到了世人的歡迎,就連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著名小說家巴爾扎克都是它的"粉絲"嘞!在18世紀到19世紀這兩百年間,尖身波旁曾在波旁島大面積種植,在1800年的時候尖身波旁還曾達到年產4千公噸的高峰!
但隨后,颶風、火蟻、葉銹病等一連串的災難接踵而來,以至種植日漸減少,終于,在1942年,最后一批運回法國的尖波旁,只剩下可憐的兩百公斤。自此之后,尖身波旁消失得無影無蹤,連官方文書都不再提及。尖身波旁也曾一度絕種!
在尖身波旁銷身匿跡數十年后,一位日本上島咖啡(UCC)的咖啡專家-川島良彰,多次在薩爾瓦多聽到咖啡農提及「低因咖啡樹可能還存活在法屬波旁島」,讓他有了尋找尖身波旁的念頭。
于是他在1999年的時候在前往非洲考察時,順道拜訪波旁島,尋找傳說中的低因咖啡樹。不過事情并沒有想像中的順利,島上的年輕人都沒聽說波旁島曾經有咖啡作物,只好在離去前留下聯絡地址給當地的農民和官員。
終于在兩年后,也就是2001年,川島接到了來自波旁島農民的電話,述說在野外發現了三十多株不知名咖啡樹!
后來也經過專家鑒定,確認是當時的波旁尖身咖啡樹,所以就法國的科學家與日本上島咖啡合作,展開了天然低因咖啡樹的復育計劃,終于在2006年有了第一批少量的波旁尖身咖啡豆,經篩選后于2007年販售,但僅供日本市場為主,價格高昂,據說比頂級藍山還要貴上四倍!
在2018年世界咖啡沖煮大賽上,來自瑞士的Emi Fukahori憑借一支來自巴西的半二氧化碳浸漬處理法波旁尖身,錘翻了一眾巴拿馬瑰夏脫穎而出,成為咖啡賽史上又一值得紀念的篇章。
她當時選用的豆子是來自巴西 Daterra 莊園 Cerrado Region的一支Laurina波旁尖身(也就是Bourbon Pointu),解說時就稱這一品種的咖啡比其他阿拉比卡種少50%的咖啡因和20%綠原酸,因此少了很多苦味。當時Emi Fukahori描述的風味香氣有:紅葡萄、香橙花、鳳梨、萊姆酒、青蘋果。能力壓一眾瑰夏,最終摘下WBrC桂冠,尖身波旁這一品種不容小窺。
尖身波旁的咖啡樹類似于一顆小圣誕樹,枝條較短,葉片狹窄,咖啡因含量僅為0。5%。特別容易感染葉銹病黑斑病,這是造成其產量低的主要原因,紅果成熟期比其他品種要早。
雖然如今的尖身波旁已沒有當年那么夸張的價格了,但也還是十分珍貴的一支豆子,那么如此昂貴的尖身波旁風味到底如何呢?
觀察熟豆,可以看出尖身波旁咖啡豆整體顆粒較小且勻稱,其豆形細長且兩端較尖,形似小麥。
前街咖啡沖了一壺日曬處理的尖身波旁咖啡,參數及風味描述如下:
參數:粉量15克,濾杯Hario V60,水溫89℃,中細研磨,粉水比接近1:15。
沖煮手法:分段式萃取。用29克水進行悶蒸,看到粉床表面由濕潤變為干燥即可結束悶蒸,悶蒸時間為30秒;小水流中心注水至120克進行分段,看到液面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30克停止,液面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1’45"。
風味:干香聞起來是帶有發酵香、香料、堅果以及熱帶水果香氣的,濕香帶有明顯的花香,入口順滑,有著紅色水果、李子、松子的風味,蔗糖回甘持久。
標簽: 咖啡知識 勞倫娜
上一篇:咖啡知識:新手使用磨豆機需要注意的五個重點
下一篇:低因咖啡和普通咖啡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