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咖啡亦有茶
原標題:我有咖啡亦有茶
在表現新時代青年勵志主題的國產影片《一點就到家》中,3個純真的年輕人逃離繁華大城市,在云南千年古寨聯袂開啟電商創業之夢,精心調制出被譽為能喝出“遠山樹林的味道”的本土咖啡,并成功向全球推廣。
這部電影并非完全虛構。該片英文片名為《Coffee or Tea》,拍攝取景地就在云南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當下,“國潮涌動”,本土咖啡成為消費新熱點,從速溶咖啡到烘焙豆、掛耳包、膠囊咖啡,多款云南咖啡產品引發熱捧。以茶馬古道、普洱茶聞名的云南省普洱市,目前已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大的咖啡產區。“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的獨特風味,觸動著世界人民的味蕾。
兩種文化在普洱交匯
相比茶葉,咖啡在普洱市的種植歷史要短得多。北回歸線穿境而過,降水豐沛,生態良好,普洱是咖啡生長的“黃金地帶”,種植歷史有100多年。
改革開放初期,普洱市僅零星種植百余畝咖啡。20世紀80年代末,當地開始把咖啡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骨干產業來培植。
在普洱,許多農戶同時種植茶葉和咖啡。冬季采收咖啡,春季采茶制茶,農忙時節正好錯開。雖然很多咖農習慣喝茶,也難以說清咖啡那些奇妙的風味,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種出高品質咖啡。
咖啡與茶,兩種文化在這里交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推出一種新喝法——冰滴普洱茶,備受年輕人喜愛。冰滴普洱茶的萃取方式與冰滴咖啡類似——以冰塊、冷水混合,控制滴速為每秒一滴,以此萃取研磨好的陳年普洱茶,讓茶葉原味自然呈現。萃取過程十分緩慢,往往需要數小時之久。
在普洱市思茅區的云上鄉愁書院,當地特有的咖啡、茶講座活動,成為享受美好生活、提升人文和美學素養的獨特體驗。
楊鴻簡在野鴨塘河谷莊園制作咖啡 曹夢瑤/ 攝
楊帆:讓客人感受到100年前的本土生活和文化氣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云南創業青年在深厚的歷史土壤上,精心培育咖啡產業,力爭將普洱咖啡推廣到更遠的地方。
在100年前馬幫往來、歇腳喝茶的思茅古巷中,楊帆臨街開設了一家主打普洱本地精品咖啡的咖啡館。
第一次創業成功后,歷史學畢業的楊帆來到普洱最早的歷史街區尋找咖啡館店址,一眼看中戴家巷內有100多年歷史的走馬轉角樓式四合院。這個三進院落,在2012年被思茅區政府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希望每一位來這里品嘗咖啡的客人,都能感受到100年前普洱本地人的生活和文化氣息。”楊帆介紹。
談到開設咖啡館的初衷,楊帆感慨:“普洱有三寶,但很多人只知道普洱茶和石斛花,并不知道普洱也有歷史悠久、品質良好的咖啡。”
促使楊帆選擇咖啡經營的,還有2020年上映的青年創業電影《一點就到家》。楊帆希望自己也能如影片主人公李紹群一樣,在傳統種茶之外另辟蹊徑,帶動村民種植高品質的咖啡鮮果。
2021年,楊帆和創業伙伴一同創立一草巷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在保護普洱老街歷史建筑、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致力于打造“咖啡+文旅”融合品牌。
楊帆表示,100年前的普洱當地人就是臨街而坐,在街邊質樸的茶館里喝上一碗當地的普洱茶?,F在之所以選擇開設路邊咖啡館,就是希望喝咖啡能像喝茶那樣成為大眾習慣。
楊鴻簡:將普洱咖啡推廣到更遠地方
在與楊帆經營的咖啡館相隔幾十公里的大開河村,“咖三代”楊鴻簡辭職回鄉,繼承咖啡規?;N植的事業。與楊帆一樣,楊鴻簡也努力在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文化和技術基礎上引入新思維。楊鴻簡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普洱最早從事咖啡規?;N植的農戶。1988年,準備開辟中國市場的雀巢公司來到云南,尋訪適合大規模開墾的咖啡田。經過多輪篩選,雀巢最終選定大開河村河谷,楊家農田就在其中。
由于土地資源豐富,加上河谷內高溫高濕的環境,大開河村的咖啡豆質量高,生產時間短。但咖啡豆收購價格長期受咖啡期貨交易價格影響,浮動很大,咖農需要承擔很大風險。
“這些年,市場對咖啡的熱情不斷升高。”楊鴻簡說,如何增加咖啡豆的附加值成為關鍵。帶著從小對咖啡種植的真摯感情,楊鴻簡在2020年回到大開河村,同其他咖農一道打造咖啡和文旅結合的野鴨塘河谷莊園。
在開墾完的咖啡田邊,種上相思樹、柚子樹等樹木,既修復森林植被,又防止病蟲害發生;通過增加日曬和蜜處理等咖啡處理方式,減少因水洗鮮果而產生的大量污水,改善村子周圍河水的水質……不同于父輩粗放的種植方式,為保護位于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的莊園環境,楊鴻簡和合作伙伴向改善生態的目標進發,步履不停。
通過開設招募義工的網站和社交媒體,大開河村獨特的種植歷史和環境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來到楊鴻簡的莊園。短短1年時間,河谷莊園就迎來了16批近200名以專業咖啡師為主的義工團。他們幫助提升咖啡豆質量,為周邊咖農普及咖啡果處理知識,講解咖啡文化。
2021年,通過與周邊咖農合作銷售高品質熟豆、掛耳等咖啡產品,楊鴻簡讓咖啡附加值比原先提高了10倍。1400多畝咖啡園中,有200畝取得歐盟有機認證,380畝通過改造成為高品質咖啡園。
楊鴻簡表示:“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中國也有悠久的咖啡文化,云南也可以產出高性價比的咖啡。”(記者 鄭博非 曹夢瑤 馬淮釗)
在表現新時代青年勵志主題的國產影片《一點就到家》中,3個純真的年輕人逃離繁華大城市,在云南千年古寨聯袂開啟電商創業之夢,精心調制出被譽為能喝出“遠山樹林的味道”的本土咖啡,并成功向全球推廣。
這部電影并非完全虛構。該片英文片名為《Coffee or Tea》,拍攝取景地就在云南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當下,“國潮涌動”,本土咖啡成為消費新熱點,從速溶咖啡到烘焙豆、掛耳包、膠囊咖啡,多款云南咖啡產品引發熱捧。以茶馬古道、普洱茶聞名的云南省普洱市,目前已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大的咖啡產區。“濃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帶果酸”的獨特風味,觸動著世界人民的味蕾。
兩種文化在普洱交匯
相比茶葉,咖啡在普洱市的種植歷史要短得多。北回歸線穿境而過,降水豐沛,生態良好,普洱是咖啡生長的“黃金地帶”,種植歷史有100多年。
改革開放初期,普洱市僅零星種植百余畝咖啡。20世紀80年代末,當地開始把咖啡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優勢骨干產業來培植。
在普洱,許多農戶同時種植茶葉和咖啡。冬季采收咖啡,春季采茶制茶,農忙時節正好錯開。雖然很多咖農習慣喝茶,也難以說清咖啡那些奇妙的風味,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種出高品質咖啡。
咖啡與茶,兩種文化在這里交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h推出一種新喝法——冰滴普洱茶,備受年輕人喜愛。冰滴普洱茶的萃取方式與冰滴咖啡類似——以冰塊、冷水混合,控制滴速為每秒一滴,以此萃取研磨好的陳年普洱茶,讓茶葉原味自然呈現。萃取過程十分緩慢,往往需要數小時之久。
在普洱市思茅區的云上鄉愁書院,當地特有的咖啡、茶講座活動,成為享受美好生活、提升人文和美學素養的獨特體驗。
楊鴻簡在野鴨塘河谷莊園制作咖啡 曹夢瑤/ 攝
楊帆:讓客人感受到100年前的本土生活和文化氣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云南創業青年在深厚的歷史土壤上,精心培育咖啡產業,力爭將普洱咖啡推廣到更遠的地方。
在100年前馬幫往來、歇腳喝茶的思茅古巷中,楊帆臨街開設了一家主打普洱本地精品咖啡的咖啡館。
第一次創業成功后,歷史學畢業的楊帆來到普洱最早的歷史街區尋找咖啡館店址,一眼看中戴家巷內有100多年歷史的走馬轉角樓式四合院。這個三進院落,在2012年被思茅區政府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希望每一位來這里品嘗咖啡的客人,都能感受到100年前普洱本地人的生活和文化氣息。”楊帆介紹。
談到開設咖啡館的初衷,楊帆感慨:“普洱有三寶,但很多人只知道普洱茶和石斛花,并不知道普洱也有歷史悠久、品質良好的咖啡。”
促使楊帆選擇咖啡經營的,還有2020年上映的青年創業電影《一點就到家》。楊帆希望自己也能如影片主人公李紹群一樣,在傳統種茶之外另辟蹊徑,帶動村民種植高品質的咖啡鮮果。
2021年,楊帆和創業伙伴一同創立一草巷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在保護普洱老街歷史建筑、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致力于打造“咖啡+文旅”融合品牌。
楊帆表示,100年前的普洱當地人就是臨街而坐,在街邊質樸的茶館里喝上一碗當地的普洱茶?,F在之所以選擇開設路邊咖啡館,就是希望喝咖啡能像喝茶那樣成為大眾習慣。
楊鴻簡:將普洱咖啡推廣到更遠地方
在與楊帆經營的咖啡館相隔幾十公里的大開河村,“咖三代”楊鴻簡辭職回鄉,繼承咖啡規?;N植的事業。與楊帆一樣,楊鴻簡也努力在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文化和技術基礎上引入新思維。楊鴻簡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普洱最早從事咖啡規?;N植的農戶。1988年,準備開辟中國市場的雀巢公司來到云南,尋訪適合大規模開墾的咖啡田。經過多輪篩選,雀巢最終選定大開河村河谷,楊家農田就在其中。
由于土地資源豐富,加上河谷內高溫高濕的環境,大開河村的咖啡豆質量高,生產時間短。但咖啡豆收購價格長期受咖啡期貨交易價格影響,浮動很大,咖農需要承擔很大風險。
“這些年,市場對咖啡的熱情不斷升高。”楊鴻簡說,如何增加咖啡豆的附加值成為關鍵。帶著從小對咖啡種植的真摯感情,楊鴻簡在2020年回到大開河村,同其他咖農一道打造咖啡和文旅結合的野鴨塘河谷莊園。
在開墾完的咖啡田邊,種上相思樹、柚子樹等樹木,既修復森林植被,又防止病蟲害發生;通過增加日曬和蜜處理等咖啡處理方式,減少因水洗鮮果而產生的大量污水,改善村子周圍河水的水質……不同于父輩粗放的種植方式,為保護位于普洱太陽河國家公園的莊園環境,楊鴻簡和合作伙伴向改善生態的目標進發,步履不停。
通過開設招募義工的網站和社交媒體,大開河村獨特的種植歷史和環境吸引著全國各地的人來到楊鴻簡的莊園。短短1年時間,河谷莊園就迎來了16批近200名以專業咖啡師為主的義工團。他們幫助提升咖啡豆質量,為周邊咖農普及咖啡果處理知識,講解咖啡文化。
2021年,通過與周邊咖農合作銷售高品質熟豆、掛耳等咖啡產品,楊鴻簡讓咖啡附加值比原先提高了10倍。1400多畝咖啡園中,有200畝取得歐盟有機認證,380畝通過改造成為高品質咖啡園。
楊鴻簡表示:“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中國也有悠久的咖啡文化,云南也可以產出高性價比的咖啡。”(記者 鄭博非 曹夢瑤 馬淮釗)
標簽: 咖啡 茶